2024 年,凛冽寒风不仅吹在傅程的脸上,更席卷了整个第三方支付行业。傅程从这个他奉献多年的行业黯然离场,其经历成为行业变迁的一个缩影。在支付宝、微信支付 “双寡头” 主导的格局下,《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的实施,让中小三方支付机构在这一年历经动荡。
整合与出清成为 2024 年支付行业的显著特征。老牌支付机构开店宝支付宣布暂停支付业务,这并非个例。央行数据显示,今年已有 9 家支付机构注销,累计注销支付牌照达 95 张,现存 176 张。《条例》实施是重要推动因素,其对支付机构股权结构的限制,促使行业加速整合。部分机构因业务调整、资源优化配置或无法承受竞争压力而选择退出。例如,平安付科技、王府井科技因机构合并注销牌照,而多数注销牌照服务于省内线下支付场景,银联商务及其关联方入股的牌照就有 5 张。
增加注册资本成为行业的另一大趋势。《条例》对非银行支付机构注册资本有明确规定,今年多家支付公司响应。如港股畅捷通、A 股仁东控股等对旗下支付子公司增资,腾讯旗下财付通更是大幅增资,注册资本从 10 亿元增至 153 亿元。支付机构增资不仅是为增强资本实力与抵御风险能力,更是满足合规展业要求。易宝支付基于战略发展增资后,计划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探索新业务领域,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
严监管始终高悬于第三方支付行业之上。今年,支付机构及相关责任人收到超 60 张罚单,罚没金额超亿元。浙江航天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乐刷科技福建分公司等多家机构收到高额罚单,拉卡拉年内也三度被罚。监管愈发细化,“双罚制” 持续,新型处罚缘由不断涌现。支付机构在账户管理、客户身份识别等方面违规频发,严监管态势要求机构筑牢合规防线,以合规服务实体经济。
国内零售支付市场步入存量竞争阶段,行业整体规模增长乏力,线下银行卡收单、条码支付等业务增速放缓或规模下降。在这种背景下,“支付 + SaaS”“联合收单” 等围绕商户数字化需求的服务,成为存量支付机构的重点发力方向。支付机构正从零售个人支付市场向企业支付市场转移,以基础支付为切入点,挖掘 “支付 +” 服务,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面对国内市场的 “红海” 竞争,支付机构纷纷出海。连连数字、拉卡拉、移卡等公司海外业务增长显著。连连数字全球支付业务总支付额和收入可观,移卡海外业务总支付量强劲增长,拉卡拉跨境支付业务服务客户增多。支付机构出海一方面源于国内竞争加剧、合规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得益于跨境出海政策支持。跨境支付成为重点业务,有助于拓展业务版图,但也需解决标准不统一、无序竞争等问题。
2024 年,第三方支付行业在变革中前行,整合出清、增资合规、严监管、业务转型与出海拓展,构成了行业发展的复杂图景。未来,支付机构需在合规前提下,不断创新,找准业务增长点,以适应市场变化,在全球支付舞台上谋求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