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支付日益普及的今天,商家们在享受便捷收款的同时,也面临着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近期,广西贺州商家李女士就遭遇了一场精心策划的扫码支付骗局,原本期待的收款却变成了莫名的付款,令人防不胜防。
2024 年 10 月 8 日,广西贺州一装修店老板李女士在微信上收到一位陌生人的好友添加请求。对方自称需要订购软膜灯箱,这看似是一笔不错的生意。随后,双方通过电话沟通确定了产品型号、价格和数量,对方提出通过扫描支付宝收款码支付定金,一切看似顺理成章。
然而,当李女士将支付宝收款码发给对方后,对方却称无法付款,要求她提供其他收款二维码。李女士没有起疑,将朋友的支付宝收款码发送过去,可对方依旧表示无法识别。紧接着,对方提出通过微信视频,在视频通话过程中拍摄 “收款码” 直接付款。
李女士接通微信视频后,按照对方引导,用一台手机与对方视频聊天,另一台手机摄像头对准显示 “收款码” 的手机屏幕。在视频过程中,对方多次以 “卡住了” 为由,让李女士重新打开收款码,这样反复操作了 10 分钟。李女士看到对方手机显示两条支付信息,便以为对方已支付。但随后却发现朋友的支付宝不仅没有收到钱,反而有 4 笔支出共计 3600 元。当她再次询问对方时,已被拉黑,这时才意识到上当受骗,最终选择报警。
此类骗局看似是老套路,实则暗藏新骗术。骗子诱导受害人通过视频连线展示收款码,利用微信、支付宝等支付 APP 打开界面时,首先跳出付款码,需点击切换才能弹出收款码这一时间差。同时,抓住很多人开通 “免密支付” 的习惯,趁受害人在切换页面时,迅速获取 “付款码” 并将资金转走。
为避免更多商户遭受此类诈骗,警方给出以下重要提示:广大商户在接受网络或陌生电话订单时务必保持谨慎;坚决不要受陌生人引导,在视频通话时展示收款码或付款码;一定要为支付软件设置密码,并建议关闭 “免密支付” 功能,从源头规避潜在风险。一旦遭遇诈骗,请及时拨打 110 报警。
在数字化交易的浪潮中,商户们需时刻保持警惕,识破这些隐藏在细节中的诈骗手段,守护好自己的资金安全。只有了解诈骗套路,遵循警方提示,才能在便捷的支付环境中稳如磐石,避免陷入类似的骗局。